第二百零七章詁經精舍成立
關燈
小
中
大
第二百零七章 詁經精舍成立
北高峰上月輪斜,十裏湖光共一涯。
破曉春天青白色,東風吹冷碧桃花。
二月之初的杭州,暖意漸生,這一日又值清風徐來,碧空晴朗,西湖之畔,桃花亦漸盛開,阮元便在湖畔的第一樓設了講壇,孫星衍、王昶等幕中名儒,悉數在列,其餘願入詁經精舍主講之人,與首批報名入學的生員一起,坐在樓前空地之上。阮元奉了許慎、鄭玄二人神主之位,放在樓前,焚香拜祭過了,便即宣布,詁經精舍,正式成立。
“今日在座各位,都是江浙名儒,或是有志於學之士,在下見了,真是不勝感激之至。但這詁經精舍,既是我一力籌辦,那麽成立之時,這開宗明義之語,自也不能少了。”阮元率先發言道:“首先,我們這書院,不以書院為名,而取名叫‘詁經精舍’,這是何意?所謂精舍,乃是漢時學人傳道授業之所,《後漢書》便即有雲,當時學人劉淑,少學明五經,立精舍講授,諸生常數百人。可見精舍之名,本是先儒講求聖賢經義之處,後世二氏(即佛教、道教)並起,信徒以精舍為名聚而居之,竟是讓這精舍原意,漸漸湮沒無聞了。那麽‘詁經’又是何意呢?聖賢之道存於經,經非詁不明,而且聖賢之言,不僅深遠者非訓詁不明,便是淺近者,一樣有許多不明之處!是以這‘詁’字第一重含義,在於訓詁,那麽我們來這裏讀書教學,難道就只是為了講求經中字音字義嗎?這只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,這‘詁經’別有一重含義,便是不忘舊業,且勖新知!我等所學,在於聖人之道,但所用,則在於如今之世,要使聖人之道,再現於今日,所以才需要反躬自省,求聖人之道於訓詁之間。這訓詁之學,乃是求學之法,卻並非求學的目的,各位且記住了。”
“老師。”這時,下首一名儒生應聲而起,向阮元作揖拜道:“老師之言,學生此時聽來,猶覺受益良多。只是學生卻有一事不明,先前學生來此精舍之時,曾聽聞老師所願,不僅僅在於訓詁說經之學,便是天算地理、詩文史傳,也要一並講授。學生聽來,卻是不解,當今天下書院,絕無如老師這般治學者,老師卻又是何必,要在這詁經精舍之中,包羅天下之學問呢?”阮元卻也清楚,這位儒生是烏程人,名叫張鑒,也是自己親自拔擢的生員,他有此一問,當不在於自己不清楚其中含意,而是希望阮元能將辦學之念,進一步向其他學人闡明。
“春冶這一問,想來也是在座各位,都想知道的吧?”張鑒號春冶,阮元便以號稱之,道:“近日我廣集聖賢之言,苦思其中之道,亦有所獲,便與各位講論一二。《大學》有雲: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後知至。那麽所謂格物,究竟作何解釋呢?這‘格’字,與古籍而言,有‘至’之意,亦有‘止’之意,這物呢,則應解為‘事’,聖人所言何事?家國天下之事,明德、新民、止於至善,亦是聖人所言之事。故而這‘格物’,依我所觀,當是言凡家國天下五倫之事,無不需我等以身親至其處而履之,如此,方能止於至善。而聖人所言‘一貫’又是何意?這‘貫’字,亦當據《爾雅》、《廣雅》之意,解釋為行、事之意。是故聖人雲吾道一以貫之,在於行事,格物致知,亦在於行事,卻並非後世所雲用力之久,一旦豁然貫通之意。若僅僅將‘格物’看作窮萬物之理,而不言其行事,卻也未免將這一句,看得窄了。”阮元所言“行事”,和現代用語中的“實踐”相類似,卻與朱熹在《四書章句集註》中所言大有不同。下面學人聽了阮元之言,也不禁連連小聲稱讚,認為阮元之言,方是得聖賢原意。
繼而阮元續道:“所以說,既然聖賢之念,在於行事,那麽我等於這詁經精舍讀書求學,便只是未來行事的根基,卻並非為了讀書而讀書,為了學習而學習。正因如此,這書院講學,也自當不拘一格,我們既要自強根本,明經術、通小學,也當兼容六藝,天部、地理、算法、詞章,有一長者,自可入院主講。便是《墨子》、《韓非子》諸般墨法之書,若有精於訓詁者,亦可入院補經典之不足。正好,眼下我們詁經精舍,就有兩大主講,淵如先生和蘭泉先生,二位先生不僅精於經術,而且淵如先生長於刑律,蘭泉先生亦曾主政一方,正可以將聖人之言,與生民之事相加結合,這才是聖賢‘行事’之用意。各位後學願意入我詁經精舍讀書,也是遇上了好時候啊。”
“可是老師,學生卻還有一事不明。”張鑒又問道:“這天下讀書人多認為,墨家之語,貶斥聖賢,而法家之言,又有急功近利之弊。老師卻說即便精通墨法之學,也可以入院講學,這樣會不會讓後學們無所適從,竟棄了聖賢之意,去師從那墨家法家之言呢?”
“春冶,如此便是你多慮了。”阮元也不禁笑道:“我們這書院既然名為‘詁經精舍’,訓詁之道,自是根本,訓詁又以何為根本?自是先秦兩漢之書了。這墨韓申商之書,其要旨雖與聖人之言大異,卻也是先秦之語,以其旁征博引,一樣可以明聖人之道啊?這卻又與二氏之言大有不同了。而且我們旁引墨韓申商之言,只是用以相佐,根本之道,卻還是在於孔孟六經。至於後學是否會遺棄聖賢之意,我想這也不足為慮,凡讀書治學,若是囿於見聞,不能知聖人之外,竟有何言,反倒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語所惑。可若是申商釋老之言盡數有所見聞,那這各門之學,只會反過來見證聖賢之語,才是正途。治學之要,第一在於‘博’,第二在於‘有所取’,博而能有所取,方是真儒之道!”
想了一想,阮元又道:“更何況,即便只論孔孟之言,難道同樣熟讀孔孟之言的後學,就一定都能繼承聖人之道嗎?這杭州曾是宋時臨安,那我便以宋人為例,難道秦檜、韓侂胄所讀儒經,與朱子所讀儒經,竟不是一樣的文字嗎?若是文字相去無幾,那為何賢奸之辨,竟如此清楚呢?由此可見,承繼先賢之聖道,其關鍵在人,而不在書。在座各位,若是新入這詁經精舍,那我有一語,各位亦當牢記,讀書最是要虛心之事,切不可因多讀了幾部書,於經術訓詁之上,有了一二過人之處,便盛氣淩人,貶斥同學,甚至目無師長,詆毀前賢!若有不敬師長同學之輩,便也不要再留在這詁經精舍了!”
臺下師生,見阮元寬嚴相濟,又兼精於學術,所言皆有依據,心境開闊,不拘一格,不愧一代重臣名儒,一時也是歡聲雷動,久久不絕。自此,名震東南百餘年的詁經精舍,正式在西湖之畔拉開了帷幕。
春意漸近,正是文人墨客吟詩作對之時。進入三月之後,杭州的各處亭臺樓閣,西湖游船之上,也漸漸出現了許多賞花、作詩,共看江南美景的年輕儒生。而這時的阮家之內,也是一片文風鼎盛之象。孔璐華、劉文如、謝雪三人各自作了些新詩,正好這日閑來無事,便聚在一起品評了起來。
“誰道蓬瀛遠,瓊窗俯碧流。欄池依白石,花樹隔紅樓。海日乘晴看,春陰坐雨游。何須泛三島,即此是仙舟。”劉文如一邊讀著手中素箋上的一首詩,一面對身邊的謝雪笑道:“月莊妹妹,你這詩作的越來越好了,這湖上瀛洲,卻是我與你一同去了好幾次的。可你看看我,就想不出這般美的詩句呢。若是妹妹再做得三四年詩啊,我看,那書中的大觀園三姑娘,也不是你對手了呢!”
“書之姐姐,你想對我們月莊妹妹做什麽呀?”孔璐華也坐在一旁,正抱著謝雪,對劉文如笑道:“姐姐,你這《紅樓夢》也是讀了十幾遍的,卻怎的忘了裏面‘蕉葉覆鹿’這一句呀?月莊妹妹喜歡那三姑娘也就罷了,你也說妹妹像三姑娘,難道說,你還想吃了我月莊妹妹不成?”說著說著,三女都自覺有趣,不禁一同笑了出來。
“夫人,您的詩做的才好呢。”謝雪似乎對於孔璐華這樣的親熱尚不習慣,不覺羞紅了臉,看著手中另一張素箋道:“‘數點流螢繞玉臺,緩持紈扇共徘徊。才看暗暗穿欄過,卻訝熒熒入袖來。天上榆陰星欲誤,榻前花影月初開。書窗自有燈相照,莫遣紗囊聚作灰。’夫人這首撲螢,卻也和書中那寶釵撲蝶,相映成趣呢。我這學詩時日畢竟尚淺,哪裏比得過夫人啊?”
“誰說要你比了?”孔璐華道:“不過啊,話說回來,這又是一年春日,正是作詩的好時節了。若只是我們偶一為之,未免浪費了這大好光陰。書之姐姐又不來作詩,只看著她那《史記》不放,只我和月莊有些詩,還真是無趣呢。倒不如我們也像那書中大觀園一樣,自己起個詩社,限春日每月作詩數首,不得耽擱。也省得有些人啊,總說自己詩作的不好,就在我們姐妹裏偷懶!”她一邊說著,一邊卻也笑著看向劉文如,想來這句話指的就是劉文如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北高峰上月輪斜,十裏湖光共一涯。
破曉春天青白色,東風吹冷碧桃花。
二月之初的杭州,暖意漸生,這一日又值清風徐來,碧空晴朗,西湖之畔,桃花亦漸盛開,阮元便在湖畔的第一樓設了講壇,孫星衍、王昶等幕中名儒,悉數在列,其餘願入詁經精舍主講之人,與首批報名入學的生員一起,坐在樓前空地之上。阮元奉了許慎、鄭玄二人神主之位,放在樓前,焚香拜祭過了,便即宣布,詁經精舍,正式成立。
“今日在座各位,都是江浙名儒,或是有志於學之士,在下見了,真是不勝感激之至。但這詁經精舍,既是我一力籌辦,那麽成立之時,這開宗明義之語,自也不能少了。”阮元率先發言道:“首先,我們這書院,不以書院為名,而取名叫‘詁經精舍’,這是何意?所謂精舍,乃是漢時學人傳道授業之所,《後漢書》便即有雲,當時學人劉淑,少學明五經,立精舍講授,諸生常數百人。可見精舍之名,本是先儒講求聖賢經義之處,後世二氏(即佛教、道教)並起,信徒以精舍為名聚而居之,竟是讓這精舍原意,漸漸湮沒無聞了。那麽‘詁經’又是何意呢?聖賢之道存於經,經非詁不明,而且聖賢之言,不僅深遠者非訓詁不明,便是淺近者,一樣有許多不明之處!是以這‘詁’字第一重含義,在於訓詁,那麽我們來這裏讀書教學,難道就只是為了講求經中字音字義嗎?這只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,這‘詁經’別有一重含義,便是不忘舊業,且勖新知!我等所學,在於聖人之道,但所用,則在於如今之世,要使聖人之道,再現於今日,所以才需要反躬自省,求聖人之道於訓詁之間。這訓詁之學,乃是求學之法,卻並非求學的目的,各位且記住了。”
“老師。”這時,下首一名儒生應聲而起,向阮元作揖拜道:“老師之言,學生此時聽來,猶覺受益良多。只是學生卻有一事不明,先前學生來此精舍之時,曾聽聞老師所願,不僅僅在於訓詁說經之學,便是天算地理、詩文史傳,也要一並講授。學生聽來,卻是不解,當今天下書院,絕無如老師這般治學者,老師卻又是何必,要在這詁經精舍之中,包羅天下之學問呢?”阮元卻也清楚,這位儒生是烏程人,名叫張鑒,也是自己親自拔擢的生員,他有此一問,當不在於自己不清楚其中含意,而是希望阮元能將辦學之念,進一步向其他學人闡明。
“春冶這一問,想來也是在座各位,都想知道的吧?”張鑒號春冶,阮元便以號稱之,道:“近日我廣集聖賢之言,苦思其中之道,亦有所獲,便與各位講論一二。《大學》有雲: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後知至。那麽所謂格物,究竟作何解釋呢?這‘格’字,與古籍而言,有‘至’之意,亦有‘止’之意,這物呢,則應解為‘事’,聖人所言何事?家國天下之事,明德、新民、止於至善,亦是聖人所言之事。故而這‘格物’,依我所觀,當是言凡家國天下五倫之事,無不需我等以身親至其處而履之,如此,方能止於至善。而聖人所言‘一貫’又是何意?這‘貫’字,亦當據《爾雅》、《廣雅》之意,解釋為行、事之意。是故聖人雲吾道一以貫之,在於行事,格物致知,亦在於行事,卻並非後世所雲用力之久,一旦豁然貫通之意。若僅僅將‘格物’看作窮萬物之理,而不言其行事,卻也未免將這一句,看得窄了。”阮元所言“行事”,和現代用語中的“實踐”相類似,卻與朱熹在《四書章句集註》中所言大有不同。下面學人聽了阮元之言,也不禁連連小聲稱讚,認為阮元之言,方是得聖賢原意。
繼而阮元續道:“所以說,既然聖賢之念,在於行事,那麽我等於這詁經精舍讀書求學,便只是未來行事的根基,卻並非為了讀書而讀書,為了學習而學習。正因如此,這書院講學,也自當不拘一格,我們既要自強根本,明經術、通小學,也當兼容六藝,天部、地理、算法、詞章,有一長者,自可入院主講。便是《墨子》、《韓非子》諸般墨法之書,若有精於訓詁者,亦可入院補經典之不足。正好,眼下我們詁經精舍,就有兩大主講,淵如先生和蘭泉先生,二位先生不僅精於經術,而且淵如先生長於刑律,蘭泉先生亦曾主政一方,正可以將聖人之言,與生民之事相加結合,這才是聖賢‘行事’之用意。各位後學願意入我詁經精舍讀書,也是遇上了好時候啊。”
“可是老師,學生卻還有一事不明。”張鑒又問道:“這天下讀書人多認為,墨家之語,貶斥聖賢,而法家之言,又有急功近利之弊。老師卻說即便精通墨法之學,也可以入院講學,這樣會不會讓後學們無所適從,竟棄了聖賢之意,去師從那墨家法家之言呢?”
“春冶,如此便是你多慮了。”阮元也不禁笑道:“我們這書院既然名為‘詁經精舍’,訓詁之道,自是根本,訓詁又以何為根本?自是先秦兩漢之書了。這墨韓申商之書,其要旨雖與聖人之言大異,卻也是先秦之語,以其旁征博引,一樣可以明聖人之道啊?這卻又與二氏之言大有不同了。而且我們旁引墨韓申商之言,只是用以相佐,根本之道,卻還是在於孔孟六經。至於後學是否會遺棄聖賢之意,我想這也不足為慮,凡讀書治學,若是囿於見聞,不能知聖人之外,竟有何言,反倒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語所惑。可若是申商釋老之言盡數有所見聞,那這各門之學,只會反過來見證聖賢之語,才是正途。治學之要,第一在於‘博’,第二在於‘有所取’,博而能有所取,方是真儒之道!”
想了一想,阮元又道:“更何況,即便只論孔孟之言,難道同樣熟讀孔孟之言的後學,就一定都能繼承聖人之道嗎?這杭州曾是宋時臨安,那我便以宋人為例,難道秦檜、韓侂胄所讀儒經,與朱子所讀儒經,竟不是一樣的文字嗎?若是文字相去無幾,那為何賢奸之辨,竟如此清楚呢?由此可見,承繼先賢之聖道,其關鍵在人,而不在書。在座各位,若是新入這詁經精舍,那我有一語,各位亦當牢記,讀書最是要虛心之事,切不可因多讀了幾部書,於經術訓詁之上,有了一二過人之處,便盛氣淩人,貶斥同學,甚至目無師長,詆毀前賢!若有不敬師長同學之輩,便也不要再留在這詁經精舍了!”
臺下師生,見阮元寬嚴相濟,又兼精於學術,所言皆有依據,心境開闊,不拘一格,不愧一代重臣名儒,一時也是歡聲雷動,久久不絕。自此,名震東南百餘年的詁經精舍,正式在西湖之畔拉開了帷幕。
春意漸近,正是文人墨客吟詩作對之時。進入三月之後,杭州的各處亭臺樓閣,西湖游船之上,也漸漸出現了許多賞花、作詩,共看江南美景的年輕儒生。而這時的阮家之內,也是一片文風鼎盛之象。孔璐華、劉文如、謝雪三人各自作了些新詩,正好這日閑來無事,便聚在一起品評了起來。
“誰道蓬瀛遠,瓊窗俯碧流。欄池依白石,花樹隔紅樓。海日乘晴看,春陰坐雨游。何須泛三島,即此是仙舟。”劉文如一邊讀著手中素箋上的一首詩,一面對身邊的謝雪笑道:“月莊妹妹,你這詩作的越來越好了,這湖上瀛洲,卻是我與你一同去了好幾次的。可你看看我,就想不出這般美的詩句呢。若是妹妹再做得三四年詩啊,我看,那書中的大觀園三姑娘,也不是你對手了呢!”
“書之姐姐,你想對我們月莊妹妹做什麽呀?”孔璐華也坐在一旁,正抱著謝雪,對劉文如笑道:“姐姐,你這《紅樓夢》也是讀了十幾遍的,卻怎的忘了裏面‘蕉葉覆鹿’這一句呀?月莊妹妹喜歡那三姑娘也就罷了,你也說妹妹像三姑娘,難道說,你還想吃了我月莊妹妹不成?”說著說著,三女都自覺有趣,不禁一同笑了出來。
“夫人,您的詩做的才好呢。”謝雪似乎對於孔璐華這樣的親熱尚不習慣,不覺羞紅了臉,看著手中另一張素箋道:“‘數點流螢繞玉臺,緩持紈扇共徘徊。才看暗暗穿欄過,卻訝熒熒入袖來。天上榆陰星欲誤,榻前花影月初開。書窗自有燈相照,莫遣紗囊聚作灰。’夫人這首撲螢,卻也和書中那寶釵撲蝶,相映成趣呢。我這學詩時日畢竟尚淺,哪裏比得過夫人啊?”
“誰說要你比了?”孔璐華道:“不過啊,話說回來,這又是一年春日,正是作詩的好時節了。若只是我們偶一為之,未免浪費了這大好光陰。書之姐姐又不來作詩,只看著她那《史記》不放,只我和月莊有些詩,還真是無趣呢。倒不如我們也像那書中大觀園一樣,自己起個詩社,限春日每月作詩數首,不得耽擱。也省得有些人啊,總說自己詩作的不好,就在我們姐妹裏偷懶!”她一邊說著,一邊卻也笑著看向劉文如,想來這句話指的就是劉文如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